close
Ibrahim Bao

整理

一、瞭解伊斯蘭

本文以主題式方式呈現當今穆斯林與非穆斯林之間至關重要的議題。為了更瞭解伊斯蘭及穆斯林的生活經驗,我們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什麼是伊斯蘭?在西方社會中,宗教長期以來與社會、政治、經濟有所區分,強調「個人」的重要。不過既使在世俗的西方社會,宗教仍有其傳統影響力。如宗教價值仍然決定政治權力的合法性(如美國總統手按住聖經就職宣示)。
1.人類是真主在地球上的代理人
伊斯蘭強調無論男女都是真主在地球上的代理人,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伊斯蘭缺乏像天主教的教士階級,這意味沒有人有權可以享有與神接近的專屬權。穆斯林本質上是社群(Ummah)的共同體,透過完善的法律體系遵守明確的道路。
2.伊斯蘭威脅論?

伊斯蘭現在所面對問題是,當前現代世俗社會對於宗教的態度僅侷限於個人層次,而遠離公眾事務。而伊斯蘭以宗教的規範而生活被視為不正常、不能理解、非理性,甚至是一股威脅的力量。

當今少數行為極端的穆斯林破壞伊斯蘭名譽。西方社會認為伊斯蘭有數十億信徒,正對西方文明構成威脅。既然如此,為何西方仍有許多人歸信伊斯蘭呢?

對於真正的伊斯蘭運動及假借伊斯蘭名義以證明其暴力行為合法化,上述兩者我們必須加以區分不同之處。伊斯蘭是一種生活方式,將不同文化、種族、語言藉由信仰凝聚在一起。
3.伊斯蘭社群(Ummah

伊斯蘭吸引人之處,在於簡單的信仰表明,只崇拜唯一的造物主。在信仰基礎上,無論種族、社會地位,所有人一律平等,且堅持社會正義、在集體事務上協商、合作。穆斯林透過宗教上的禮拜、封齋、朝聖顯示信仰的力量。

伊斯蘭社群主要概念的是:社群屬於全球性及信仰普及於全球。伊斯蘭將國際社會看成一個群體(Ummah),人們可以不用護照或簽證而自由往來移動。
二、現代世界秩序:西方觀點

1945年之後,世界局勢發生變化。冷戰局勢將世界區分成兩個集團,一個是相對富裕、民主的國家,而另一個是貧窮、落後的共產主義國家。冷戰後,共產主義瓦解,產生新的國際局勢,以西方勢力成為最主要的核心價值。西方社會支配世界各項資源,掌有科技、商品、原料的所有權。

今天有四十八個獨立的伊斯蘭國家,十億穆斯林人口,照理說應不會同意西方所帶來的價值與期望。伊斯蘭國家控制世界60%石油運存量、70%的橡膠及世界人口有20%為穆斯林。因此,伊斯蘭應該要建立起自己的秩序,這被稱為「第三條路」,是介於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
西方學者建構他們的新典範,以解釋當今世界如何運作。兩位最有影響力學者,法蘭西斯‧福山所提出的「歷史之終結」及杭庭頓的「文明衝突論」對西方人影響深遠。
1.歷史之終結
日裔美籍學者法蘭西斯‧福山的《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人》一書,斷言美式資本主義與民主制度的勝利。由於1989年共產主義陣營的瓦解,說明歷史已經終結。歷史終結之意指最近這一百年來,人類的歷史是在自由主義和共產主義這兩種意識型態中競爭,隨者冷戰結束,世界走向自由民主,戰勝共產主義,在經濟上遵行資本主義、政治上盡量給予人民自由,對政府權力有所限制的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可能形成「人類意識型態進步的終點」與「人類統治的最終型態」,也構成「歷史的終結」。福山認為沒有任何意識型態可與資本主義抗衡,且認為伊斯蘭有其限制,不可能普及全世界。
2.文明衝突論
1993年美國學者杭庭頓發表一篇〈文明的衝突〉一文,他強調文明差異確實明顯存在,且文明意識正與日遽增,文明間的衝突將會取代意識型態及其他形式的衝突,成為世界最主要的衝突形式。作者認為西方與伊斯蘭文明斷層線上的衝突持續一千三百年。不過,杭亭頓太過於強調文明之間的衝突,而忽略政治、經濟實質上的問題。既使具有相同文明背景,也可能有潛在衝突爆發。且西方與伊斯蘭世界的糾紛,不能以文明衝突一筆帶過。當今中東主要衝突點,伊拉克、巴勒斯坦,皆是美國為了取得中東主導地位而導致的後果,這與文明間的衝突毫無關係。
三、伊斯蘭與民族國家
當今伊斯蘭世界政治反映多樣性,有伊斯蘭民主共和國,如伊朗、巴基斯坦、孟加拉。有君主體制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約旦。有軍事政權國家,如利比亞、奈及利亞、葉門、蘇丹、阿富汗。也有世俗國家,如土耳其、埃及、印尼與馬來西亞。除此之外,一些非伊斯蘭國家,存在為數眾多的穆斯林少數群體,如中國、緬甸、印度、菲律賓、泰國等。從上面所述,我們不能將伊斯蘭政體簡單歸為單一型態。
1.「民族」概念
現今世界各國主要以民族為國家構成的基本單位。「民族」(nation)的概念是國家或其人民的簡化,人民具有共同價值觀與信念。民族主義是一種起源於歐洲的意識型態,並逐漸普及於世界。最典型的代表為十九世紀的德國、義大利,倡導民族統一。民族主義成為人們的信條,將人們的歷史根源、語言、文化區分成不同民族國家。西方民族國家,是在宗教與世俗政治脫離後,才逐漸發展成形。
2.伊斯蘭與民族國家
民族國家在歐洲發展演化,並將民族國家理念透過歐洲殖民主義輸入穆斯林世界。然而民族國家或民族主義並不符合伊斯蘭規範。因為真主與人類之間的契約不是屬於特定民族或某一社會,而是對所有人種開放,這是跨越種族及語言隔閡。伊斯蘭學者認為民族主義是西方殖民勢力帶來的產物,藉以使伊斯蘭世界四分五裂,因此民族主義與伊斯蘭不是相容。
伊斯蘭國家基本上是宗教與政治不能分離,不過實際上在伊斯蘭歷史中,世俗權力大於宗教權力。大部分穆斯林國家在1947之後紛紛獨立,當地的菁英與過去的歐洲殖民政權合作,受到鼓勵建立世俗政體。因此民族國家持續影響當代現代穆斯林社會。
3.何謂伊斯蘭國家
什麼是伊斯蘭國家?伊斯蘭國家的存在是為了保護及增進人民的信仰。伊斯蘭政府的功能是執行真主律法而不是遵循人類制訂的法律。伊斯蘭國家相信道德價值、社會、經濟正義、物質水準及個人自由的保障,以現代用語來說,伊斯蘭國家實質上是個民主福利的國家。
四、伊斯蘭復興運動
1.伊斯蘭復興運動≠基本教義運動
今日有時我們會聽到「伊斯蘭復興運動」,這個名詞不同等於「基本教義主義」。基本教義主義是基督徒的假設及西方的刻板印象,以暗示一神信仰的威脅。而伊斯蘭並不存在這種威脅,因此使用「伊斯蘭復興運動」是較為恰當的說法。所謂伊斯蘭復興運動指伊斯蘭過去即具有復興(tajdid)與改革(islah)的傳統,這包含政治、社會的復興概念。
2.復興運動背景
早在十九世紀時,西方殖民主義者對伊斯蘭世界的政治與宗教,產生很大的衝擊,因此一些穆斯林學者主張為了解決穆斯林社群的危機,必須團結所有穆斯林國家成為單一的實體,以回到早期伊斯蘭的強盛,這是一種超越種族與領土的限制所形成的共同體。

當今伊斯蘭復興運動是由蘊藏豐富石油資源的伊斯蘭國家推動,特別在1973年石油危機時,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富裕國家,投入大量伊斯蘭教育經費,成為國際伊斯蘭運動主要贊助者。

1970年之後,伊斯蘭在政治上發揮作用,穆斯林藉以脫離西方的控制。以阿戰爭及阿拉伯石油禁運成為伊斯蘭復興運動的催化劑,1979年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也隨之建立。十九世紀晚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西方支配軍事、政治、經濟與文化優勢。非西方國家受到基督教、世俗化及無神論者的挑戰。歐洲人建構他們的法典,及教育系統,訓練官員治理廣大的殖民地。十九世紀伊斯蘭復興運動者便致力於抵抗伊斯蘭社會西方化,並且以伊斯蘭方式予以回應西方的挑戰。

今日世俗民族主義並無顯著成功,當地人民沒有對政府認同不深。儘管以石油致富的伊斯蘭國家,沒有健全的公民社會。在中東、北非、中亞,伊斯蘭政府通常是獨裁政體、沒有定期選舉、仰賴其安全部隊,領導者未能在人民心中建立合法性。相對的,屬於民間的伊斯蘭組織、運動團體、政黨較為理解人民心聲,呼籲政府以伊斯蘭方式解決問題。
五、伊斯蘭與民主
1.民主理念早在伊斯蘭深根
民主是個理念,當有其他國家沒有實施民主時,西方國家常藉民主之名批評其國家。《古蘭經》曾提到協商(Shura)是穆斯林領導者的義務,必須與其他人討論,處理公眾事務。而這種協商的觀念與當今民主理念契合:經由協商、共識所做成的決議。

現代民主堅持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伊斯蘭也有這普遍性,信仰真主,在真主面前人人平等。伊斯蘭在世界各地傳播,適應當地語言、家庭結構、經濟系統和文化價值,並能維持中心信仰,將伊斯蘭理念傳播至不同地區與社會。

2.伊斯蘭式民主≠美式民主
不過伊斯蘭民主不等同於西方式的民主,例如美國所提的「大中東計畫」,將美式民主移植至穆斯林國家,卻遭到阿拉伯國家的強烈反對與拒絕。整個穆斯林世界,沒有一個人反對實行民主,但是誰都不會同意被迫接受美式價值觀。美國人來到中東,他們要樹立一種思想、開創一種局面、建立一種體制,認為只要中東國家民主化,美國便可高枕無憂。
今年一月,巴勒斯坦舉行民主議會選舉,結果人民所選出的執政黨是美國所認為的恐怖組織,哈馬斯。一向尊重民主價值的美國,竟然不承認大多數巴勒斯坦人民的選擇,這對於美國式的民主真是一個很大的諷刺。
受過伊斯蘭教育的穆斯林,習慣於在真主面前人人平等,享有無限的自由,聽到美國人灌輸的新思想,發現與穆斯林的信仰精神、生活習慣都格格不入。中東的穆斯林瞭解,美國式民主改革其實另有企圖,例如在中東實行美國-以色列的合作宰制中東、侵吞中東豐富的石油、泯滅傳統的伊斯蘭信仰和文明,使中東國家成為美國的「全球化」附庸。
六、伊斯蘭與物質生活
1.伊斯蘭經濟學主要原理
伊斯蘭經濟是最近才興起的學科,穆斯林經濟學者嘗試利用西方經濟概念,視用於伊斯蘭的生活。伊斯蘭經濟主要原理是Tawhid,即信仰唯一的真神。並達到社會供需的平衡狀態。在伊斯蘭系統中,人類對事物的抉擇是受到伊斯蘭價值所調節。特別是伊斯蘭對經濟的規定:如禁止收取利息、付天課的義務(註)、誠實公正的交易及避免傷害他人。所有這些規範是透過《古蘭經》而展現。顯而易見的,伊斯蘭系統是由強烈的道德承諾建構而成。
2.不以謀利為目標,為人類、社會謀福利
伊斯蘭建立清楚且實際的規範指引人們日常生活的交易行為。假如交易行為透明、公正且照顧需要幫助之人,那麼社會將會繁榮興旺。每個穆斯林社區中,兄弟之情及正義是必須強調與重視,穆斯林每日生活交易來自於《古蘭經》及《聖訓》的道德勸誡,伊斯蘭經濟與西方經濟不同之處,在於伊斯蘭經濟蘊含濃厚的道德意涵,不以利益為絕對考量。
七、伊斯蘭世界當今挑戰
1.外部挑戰
穆斯林知識份子努力瞭解當今穆斯林的角色為何,但是他們不會接受西方所報導穆斯林是極端份子的字眼。假如穆斯林沒有批判西方世界的觀點甚至順從西方學說,這對於穆斯林是十分危險的。
2.內部挑戰

今日伊斯蘭世界面臨內部與外部挑戰。而最關鍵之處是伊斯蘭內部的緊張局勢。在富裕的伊斯蘭國家,我們看到一些矛盾之處,照理說,正義與兄弟之情是伊斯蘭理念價值,不過在一些國家,我們看到奢侈的消費、購買大量軍備、剝削穆斯林兄弟的勞力。貧富不均在穆斯林社會越來越明顯。

西方世俗政治是根基於主權在民,透過自由選舉選出理想領導者。而伊斯蘭相信主權僅屬於真主,政府只是執行真主的意志及伊斯蘭律法。在上述這些議題中,我們必須對虔誠的穆斯林與利用宗教謀取利益者有所區別。本文集中幾項議題,透過主題式探索,從國際社會觀點、經濟及未來展望層面,看伊斯蘭與當今世界之間的關係,並提出伊斯蘭觀點,供各位貴賓參考與指教。
參考文獻
1. Watson, Bruce. ,Islam and The Modern World Order, Islamic Quarterly, Vol (XLVI), NO.1(2002),pp.1-51.
2. Feldman, Noah., After Jihad: America and the struggle for Islamic Democracy.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s,2004.
3. Shuriye, Abdi Omar. ,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Islamic and Western Perspectives. Kuala Lumpur: Ilmiah publisher,2002.
4. Huntington, Samuel P. ,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 Foreign Affairs, Vol.72
, NO.3 (Winter 1991/1992), pp.22-49.
5. 法蘭西斯福山著,李永熾譯,《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台北市:時報文化,1993年。
6. 伊斯蘭之光網站,〈http://210.0.141.99/big5/index.as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brahimbao 的頭像
    ibrahimbao

    中東與伊斯蘭文章分享

    ibrahimb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