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伊斯蘭之光
http://210.0.141.99/big5/news/ReadNews.asp?NewsID=2555&BigClassID=54&SmallClassID=70&SpecialID=0

2006.9.22 10:40:46 AM

今天羅馬教皇本篤十六世對穆斯林不明智的態度使我們回憶起前教皇保羅二世﹐他曾為伊斯蘭與天主教在全世界的友好關係創立了最和諧的氣氛。 善良仁慈的老教皇﹐為世界和平奔走幾十年﹐處處呼籲公正﹐同情和支持受壓迫﹑被侵略﹑生活在困難中的各教人民﹐贏得了世人共同尊敬。 新教皇本篤繼承梵蒂岡教宗的寶座後﹐世人也同樣寄予誠摯的希望﹐為成為世界人民的和平使者﹐因為當今無道與野蠻的世界﹐需要宗教精神的引導。


  教皇本篤接任十七個月以來﹐在對穆斯林的關係處理中﹐做了許多不應當做的事﹐天主教內外的仁人志士都在耐性地等待﹐也有人苦心勸諫﹐教皇的形像是和平﹐而不是追隨星條旗世界潮流出風頭。 教皇聖座2006年9月12日(9-11事件五週年紀念第二天 --- 編譯者註)在德國雷根斯堡大學的演講暴露了他內心對伊斯蘭的偏見和嫉恨﹐惹火了全世界穆斯林﹐激起軒然大波的抗議浪潮。 他引用了十二世紀拜占廷帝國皇帝在朝廷上訓斥一位波斯穆斯林學者的話對今天的穆斯林世界發表譴責﹐當時正在拜占廷與土耳其奧斯曼兩大帝國雙雄交戰狀態﹐是帝國元首心情最偏激的時候﹐而今天的時局須向各教民眾宣傳和平和寬容﹐不是挑動對抗的時機。 他的那句話﹐先知穆罕默德給世界帶來了“邪惡和非人道”﹐並且“用刀劍傳播他的教義”﹐是出自十九世紀一位歷史學家湯瑪斯‧阿諾德(Thomas Arnold)教授的著作《伊斯蘭在世界上的傳播﹕和平傳道歷史》(Spread of Islam in the World﹕A History of Peaceful Preaching)為了追溯伊斯蘭與基督教友好傳統的歷史根源﹐我們希望本篤十六世教皇讀一部記載兩教關係友善的書﹐最適合於當今世界的需要﹐例如《從公元570年到1950年間的穆斯林歷史》(Muslim History﹕570-1950 C﹒E‧)﹐是兩位作者的合作成果﹕A﹒扎胡爾博士和Z﹒哈格博士(美國蓋茲堡ZMD出版公司2000年出版)。 這部書記載著公元623年先知穆聖給呈送給埃及西奈山聖凱瑟琳基督教修道院修士的親筆簽名信﹐闡明了伊斯蘭與基督教的關係原則。 信中說﹕



  “這封信來自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杜拉﹐是向居住在我們附近和遠方的基督教徒表示敬意﹐因為他們是我們的朋友。 我﹐以及我的僕人﹑我的助手和我的弟子們﹐都真誠地保護基督教徒﹐因為他們是我的公民﹔以真主的名義發誓﹐我堅持反對任何傷害他們的行為。


  “對他們﹐絕不許可有任何強制性政策﹔不許可他們的法官阻礙他們的工作﹐也不許可妨礙他們在修道院中的修行。


  “禁止任何人拆毀他們舉行崇拜的殿堂﹐或破壞那些建築﹐或從那裡把東西搬移到穆斯林的房子裡。 任何違背禁令(挪用他們財物)的人﹐都是對真主尊嚴的褻瀆﹐對他使者的抗拒。 他們是我的真誠朋友﹐我向他們公佈了保護政策﹐保護他們不受傷害。


  “不許可任何人強制他們遷移﹐也不許可向他們強制征兵打仗。 有穆斯林為他們作戰。假如基督教女子同穆斯林男子結婚﹐必須尊重她們自願﹐絕不許可有強迫婚姻。 不許可(穆斯林丈夫)阻止妻子去她們的教堂祈禱。


  “所有的教堂都應當受到尊敬。 不許可阻止教堂維修和保養﹐也不許可妨他們禮拜的莊嚴。 任何穆斯林都不許可抗拒他們的禮儀﹐(從今日始)直到復活日。”


  這封信﹐在伊斯蘭的文獻中﹐被定名為對基督教的“優惠憲章”(The Charter of Privileges)﹐其中所包涵的內容就是現代人所熟悉的“人權”原則﹐如保護在穆斯林管轄區內基督教徒信仰自由﹑尊重民意﹑財產保障﹑免除兵役﹑婚姻自由。 而且﹐這個文件在時間有效期上﹐不是暫時性的過渡性安撫政策或權宜之計﹐而是在當時公元628年“從今日始直到復活日”﹐可見其真誠﹐政策穩定。


  我們從伊斯蘭的歷史文獻中﹐查尋對今天世界局勢有利的資料﹐回顧歷史﹐穆斯林本身應當感到汗顏和羞愧。 當今天穆斯林世界許多學者在西方國家留學回國後﹐把伊斯蘭最寶貴的精神棄之如弊履﹐而崇洋媚外﹐追求西方的時髦﹐譏諷伊斯蘭不文明。 歐美國家的“東方學家”們﹐到處尋找古代伊斯蘭文明的“紕漏”﹐或在伊斯蘭與基督教發生不愉快年代的憤怒言論﹐可見用心之不良。 本文介紹的先知穆罕默德給西奈山修道院修士們的信件原文﹐不是先知穆聖本人的主觀意見或臨時政治措施﹐而是每一句話都體現了真主啟示的《古蘭經》精神。 伊斯蘭有穩定的制度和治國方略﹐處處必以《古蘭經》和聖訓為基礎﹐確定原則精神﹐持久不變。



  * * * * * *


  小資料﹕西奈山聖凱瑟琳修道院(St.Catherine Monastery in Mt.Sinai)


  這座歷史悠久的基督教修道院至今尚存﹐位於埃及西奈半島沙漠中的一個豐產各種果品的綠洲“費郎村”(Firon Village)。 費郎村文明保留了三萬年的歷史遺跡﹐著名的艾布-瑪迪斯遺跡有一萬年歷史。 聖凱瑟淋修道院有數千年的歷史﹐週圍的村落保存著許多古代先知的遺跡和文物。 現在的聖凱瑟琳修道院是公元六世紀的建築﹐位於海拔5012英尺高的地面上﹐是公元545年西奈地區伯斯提連諾斯國王(King Postilianos)為當地修道士們建造的一座城堡﹐城堡中包容了一些耶穌基督時代的古蹟和一座基督教古代圖書館﹐保存了基督教世界公元四世紀以來的許多稀世文獻。


  這座圖書館聞名世界﹐因為地理位置在高地勢的沙漠之中﹐氣候乾燥﹐所有文獻都受到良好保護。 最近在美國紐約博物館的協助下﹐在這座古老修道院中建立了一座古代文獻博物館﹐新增了許多從附近國家收集的古蹟和文獻﹐多達五千多件。


  先知穆聖給當時修士的公函原件完美無損地保存著﹐成為聖凱瑟琳修道院博物的一件鎮館之寶。 這份文件簽署的時間是希吉來第二年﹐歸檔為“Al-Ohda Al-Mohamadeyas”﹐意思是由先知穆罕默德簽署過的文件﹐內容是穆斯林保護埃及基督教徒的權益。 當時的歷史背景是﹐公元625年﹐西奈山地區修道院牧首組成的一個基督教代表團到麥地那訪問穆斯林領袖先知穆聖﹐這個文件是那次談判的成果。


  (阿里譯自Relations with Christians according to Muhammad(S) byDr Aslam Abdullah,2006/09/20,伊光編譯)http://www.islamicity.com/articles/Articles.asp?ref=IC0609-31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brahimbao 的頭像
    ibrahimbao

    中東與伊斯蘭文章分享

    ibrahimb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