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錫麟博士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經常需要輕鬆活潑,無論是在公園綠地裡活動,或是在大街小巷裡,親朋好友會晤,都要熱鬧快樂。尤其是習慣了自由自在的人,都希望能夠熱鬧輕鬆,不拘形式。大家也都有許多冠冕堂皇的理由: 我們的社會自由開放、生活的壓力已經太大了,為什麼還要這麼嚴肅? 任何活動當然要輕鬆自在才好。 所以有年輕朋友問我: 為什麼在清真寺裡要保持肅靜?
在我們的生活裡,清真寺就是穆斯林的傳統活動中心,包括了我們禮拜、學習、會議、仲裁等重要事務以及婚喪喜慶等社交活動的地點,所以清真寺並非僅僅是一個舉行宗教儀式的地點,而是一個具有許多功能的重要機構。由於舉行宗教儀式是清真寺的主要功能,所以我們很注重保持清真寺的大殿(禮拜及舉行宗教儀式與上課的主要地方)及其週邊設施的整潔肅穆,不容許髒亂喧嘩。
古蘭經13章28節告訴我們:『那些歸信並且因為紀念安拉而使心境安靜的人們,的確,一切心境能因紀念安拉而安靜』。古蘭經面形容末日面對安拉的審判時刻,人們都肅穆安靜。古蘭經17章109節形容那些誠信安拉聽誦古蘭經的信士們:『…他們痛哭著俯伏下去,(古蘭經)使他們更加恭敬…』。因此我們知道敬拜安拉必須心境安靜虔誠,態度肅穆恭敬。
在這裡,我們有必要釐清兩個專有名詞:「大殿」與「清真寺」的區別。大殿是清真寺的主要部分,也就是舉行禮拜的地方(敬拜安拉的殿堂),沒有大殿就不能稱為清真寺。至於清真寺,則是包括大殿及其他附屬設施的總稱。一般小型的清真寺可能只有大殿,或許附加了提供盥洗潔淨的水房。但是在我們傳統的清真寺裡,除去大殿以外,至少包括了盥洗用的水房、準備殯禮的「埋體房」、學習用的禮堂或教室、圖書室、教長室、行政辦公與接待室、附設廚房等等。有些回教國家還把僅有大殿(作禮拜的地方) 的簡易清真寺與那些具有完整附屬設備功能的清真寺作嚴格區分,或賦予不同等級。其實,這些都是因為管理需要而衍生的辦法,我們平常僅按照是否具備舉行週五聚禮功能而將清真寺區分為1-舉行週五聚禮的清真寺(Jamea Mosque)與2-不舉行主麻聚禮的清真寺(Mosque)。
在我們知道了大殿與清真寺的區分以後,我們就可以推想而知道,在大殿內必須絕對保持肅靜,因為大殿是敬拜安拉的地方,我們不但必須保持肅靜,而且還必須具備潔淨的條件才能夠進入大殿。至於清真寺的範圍,就比大殿大的多,而且沒有大殿那麼嚴格規定,所以我們歡迎教外的朋友們來清真寺參觀,但是到了大殿前面,就請他們止步,以免干擾了大殿裡敬拜安拉的肅穆環境。
我們談到敬拜安拉的地方,就必須要參照古蘭經與聖訓的證據:
清真寺是敬拜安拉的處所,在阿拉伯原文裡面,稱為Masjid,它的字根是Sajada,原意是叩頭,若要直譯Masjid這個字,就是叩頭的地方。我們人類傳統是以頭為尊,因為頭是我們身體最上面的部份,何況頭部有很多維持我們生命正常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所以在中文裡面也出現諸如頭目,元首等字樣。而人類最恭順的表現,就是叩頭。叩頭時不但把頭部降到地面,而四肢也必須配合安置於地面,所以我們中文有「五體投地」的成語,表示絕對的恭順。了解這個意義,我們就知道為何要在禮拜的地方保持整潔肅靜了。古蘭經裡面共有28處出現「清真寺」的字樣,其中有6處是多數形態。在出現這些字樣的經文裡,有的提到麥加「禁寺」,有些經文譴責那些阻止穆斯林接近清真寺敬拜安拉的人,說明這是大罪將受到安拉的嚴厲逞罰。有經文鼓勵人們以虔敬的心態建設維護清真寺。從這些經文的涵意,我們可以瞭解清真寺的地位。
至於維持肅穆,古蘭經23章1-2節:『信士們確已成功了,他們在禮拜中是恭順的…』肅穆恭順,專心虔誠敬拜安拉,是我們禮拜祈禱的態度,因此禮拜的環境必須儘量的整潔清靜。古蘭經8章35節形容那些不皈信安拉的人們:『…他們在禁寺附近的禮拜只是呼哨與拍掌…』。明證伊斯蘭的敬拜儀式必須肅穆。
或許我們可以解釋,在我們這種多元的社會裡面,穆斯林是少數族群,平時大家難得朝夕相處,因此在星期五聚禮的時候,總希望能多趁機談話交流。當然這是很重要的,不能阻止,也無法阻止。但是我們必須提醒︰請在上大殿以前,或是聚禮完畢離開大殿以後,再儘量暢談歡聚,那是最自然不過的歡聚。何況我們台灣的清真寺,除去大殿以外,還有很多附設的社交場所,可以隨心暢談。
只是,在任何族群與宗教裡,都有嚴肅的一面,這是必須賦予絕對的尊重,不容挑戰或侵犯。在伊斯蘭教裡,敬拜安拉的大殿就是一個必須維持肅穆的地方,當然,在大殿上可以朗誦古蘭經,或是傳授學術,但是也要輕聲,以便利其他禮拜的人不受干擾。甚至有些伊斯蘭國家為了維持大殿的整潔,將送終的殯禮(Janazah)安排在大殿外面的清真寺廣場舉行。
在此還要順便提醒「喚禮」的儀節︰喚禮也有教親們稱為唸「邦克」,喚禮的阿拉伯原文是Athan,也有人將它的發音唸成近似Azan,意思就是伊斯蘭教每次要舉行禮拜以前,呼喚提醒大眾已經進入禮拜的時刻。聖訓有:「倘若人們知道喚禮與清真寺第一排的尊貴,要按照抽簽排訂順序,他們也會照辦」、「喚禮者在審判日是人們裡頸部最長者」證明喚禮者地位崇高。
喚禮有固定的辭句,可以用非常優雅的音韻來表達。我們每次聽到大殿前面有人開始喚禮,就應該噤聲,這是對安拉的尊重,因為喚禮師所呼喚的辭句是弘揚安拉的伊斯蘭正道︰「安拉是至大的,我作證安拉獨一沒有偶伴,我作證穆罕莫德是安拉的使者。大家來禮拜,大家來成功,安拉是至大的,除了安拉以外沒有其它的神」。況且穆聖還教導我們︰「當你們聽到喚禮時。就隨著默念同樣的辭句,除了在聽到"大家來禮拜,大家來成功"這兩句的時候,要默念︰我沒有力量也沒有辦法,只能祈求安拉的護佑…」。由於在聽到喚禮時保持肅靜屬於「聖行」,因此一併提醒各位教親注意遵從。
至於週五的聚禮,是穆斯林大眾每週的盛事,禮拜的形式也略有不同,增加了教長登臨講壇上演講,演講的阿拉伯原文是Khotbah,在我們的經堂語裡面就稱為「虎圖拜」,是採取音譯。要提醒的是,穆斯林在週五應當儘量早前往清真寺參加聚禮。穆聖曾經鼓勵我們︰在第一個時刻前往清真寺參加聚禮的人,可以得到一頭駱駝的善賞,第二時刻前往清真寺參加聚禮的人得到一頭牛的善賞,次一時刻抵達的人得到一頭羊的善賞,當教長上升到講壇上為止…」。可見我們最遲也必須在教長上殿以前先在大殿上禮拜或誦經,甚或默念紀念安拉。到了清真寺以後,儘早進入大殿是屬於受到安拉賞賜的善功。同時,當我們聽到週五聚禮的第一次喚禮以後,就必須停止買賣交易等世俗雜事,專心登殿敬拜安拉。根據古蘭經62章9節明文規定︰『皈信的人們哪,當聚禮日召喚人們禮拜的時候,你們應當趕快去紀念安拉,放下買賣。那樣對你們是更好的,如果你們知道…』。所以在第一次喚禮時,就應該放下交易等世俗工作,準備參加聚禮。而教法判定,在聚禮的時刻進行的交易是非法的。
在我們明瞭了以上的原因以後,建請各位教親們共同維持清真寺的莊嚴肅穆,使這一片淨土能夠提供穆斯林大眾們最好的禮拜、學習以及社交的環境。當然會有人說,我可不可以勸導旁邊不懂的教親們?個人粗淺的認為,勸說或教導別人是最不容易的事,但是我們都有提醒與勸導的義務。因此,建議各位家長們平時就要教導自己的家屬遵從伊斯蘭儀式。因為我們穆斯林是屬於「生活習慣特殊民族」,意思是我們穆斯林的宗教信仰是融入日常生活,不可區分的。此外就要請各位教長,老師們平時多講解,而不要在需要肅穆的現場勸解,因為這種突發的情況,常會賦予魔鬼伺機搗亂的機會,讓勸解的人與被勸的人爭執的面紅耳赤,導致完全在意料外的反效果。
讓我們一起分享穆聖(祈求安拉賜他平安)的智慧︰在伊斯蘭初期有一個遊牧人進入清真寺,因為內急就在清真寺大殿的角落小便,當時穆聖也在大殿上,近旁的人們見了以後很不以為然,就要去阻止這個人。但是穆聖馬上勸阻了聖門弟子們,他說︰讓他小解完畢,你們去拿水來沖淨這塊地方。為什麼?因為這個遊牧人不懂儀節,而不是故意犯錯。況且小便到一半硬要阻止,會使這個遊牧人身體受傷。而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就要以最簡潔容易的方法處置,那就是事後再去勸解。沒有學習或不知道的人沒有錯,但是知道真理的人是有責任將安拉的真理以最適當的方式傳播出去。
祈求安拉賜福他的使者穆罕莫德與他的家屬及聖門弟子與追隨他們的人,祈求安拉讓我們能夠學習到有用的知識,並且實際應用。